聯系我們
- 地 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唐冶街道 魯商鳳凰廣場2-804
- 電 話:0531-88894020
- 傳 真:0531-88894020
- 郵 箱:2313161309@qq.com
針對汛期食品安全特點,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針對汛期食品安全特點,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近期河南省遭遇極端強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區出現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區特大暴雨,積水嚴重,引發洪災。
目前正值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細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爛,極易引發腸道不適、食物中毒等問題。為切實做好汛期人民群眾飲食安全,防止發生次生安全事故,針對汛期食品安全特點,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以下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消費者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一)不食用洪水、雨水浸泡過的食品。
(二)不購買死因不明的畜禽、水產品。
(三)不直接使用未經處理的地表水、雨水清洗食品原料、瓜果、蔬菜和餐具。
(四)加工制作食品要燒熟煮透。
(五)使用洪水浸泡的餐用具,要清洗消毒。
(六)不隨意采食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
(七)如發現食品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或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
食品生產經營者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一)做好汛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安全自查,發現嚴重安全風險的要停業、整改,嚴防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二)不使用受洪水或積水污染、霉變的食品原料及未經清洗消毒的受洪水、積水浸泡的設備、設施、器具、包裝材料加工制作食品。
(三)集中收集、集中存放、集中銷毀受洪水、積水污染的食品。
(四)不直接使用地表水作為食品生產經營用水,防止交叉污染。
(五)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要做好水源監測,成品檢驗合格后銷售。
(六)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加強配送貯存過程食品安全防護,不配送被污染的食品。
(七)不捐贈或免費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八)積極拓寬貨源,做好糧油、蔬菜、肉類、水產品等大宗食品儲備、供應。
(九)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不囤積居奇、不哄抬物價、不采購銷售不合格食品。
市場監管部門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一)重點加強集中配餐、農村集體用餐、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積極預防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二)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者經營場所安全排查,發現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要及時責令停業、整改,嚴防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三)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災區生活飲用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加強臨時應急狀態下的食品加工銷售點現場監督指導,確保食品及原材料采購、加工制作、貯存運輸、銷售等全過程食品安全。
(四)加強受災食品經營者排查,指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妥善處置因水淹浸泡等原因導致的腐敗變質、污穢不潔食品,防范問題產品流入市場。
(五)加強救援食品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堅決杜絕過期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霉爛變質食品用于救援食品。
(六)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及時發布風險提示,增強災區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七)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過期食品、霉爛變質食品等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利益和合法規范的食品市場秩序。
(八)加強應急值守,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做到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食安辦,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管委會食安辦,市政府食安委各成員單位:
近期,我市連續發生強降雨,各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汛情。為做好防汛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保障汛期群眾飲食安全,現就做好我市防汛期間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請各單位嚴格按照要求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一、加強領導,落實監管責任
各地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汛期食品安全工作,把汛期食品安全監管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內容,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分析研究汛期形勢,針對監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制定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
二、重點排查,確保食品安全
針對強降雨天氣食物易霉爛變質的特點,各地及相關部門要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市場監管部門以米、面、油、食鹽、蔬菜、肉制品、豆制品等為汛期食品安全排查重點內容;以農產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城鄉結合部、農村及旅游景區等為重點區域;以食物生產流通為關鍵環節,加強對轄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餐飲服務單位監督檢查和食品快檢工作,嚴防使用病死畜禽或被洪水浸泡污染發霉變質食品進行再加工現象發生,避免因衛生條件差、交叉污染或原料儲存加工不當、糧食和食品霉變、餐具清洗消毒不當等因素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要切實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違法行為,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衛鍵部門要加強飲用水水源監測及公共場所的消殺工作,防止“大災之后有大疫”,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
三、強化值守,做好應急處置
各地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強化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管理,確保反應迅速及時、處置科學得當。同時要加強汛期應急值守,堅持領導帶班及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通訊暢通。發現汛情或重大食品安全等事件,第一時間按程序上報并處置。
四、加強宣傳,提升安全意識
各地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提高汛期食品安全意識,防止食品受潮、變質,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一律下架、銷毀,不得使用和銷售。同時,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及新媒體等各種宣傳媒介對廣大群眾進行汛期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提醒群眾加強食品鑒別能力,不食用腐爛變質、受污染或其他不合格的食物,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護能力。
謹遵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確保飲食安全
1、保持清潔
(1)飯前便后要認真洗手,不用臟手和不潔工具接觸食品。
(2)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凈、消毒。
(3)餐具和切配、盛裝熟食的炊具,使用前要清洗干凈后消毒(最好用蒸煮法)。
(4)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
(5)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炊具、餐飲具防塵、防蠅蟲、防鼠、防水和防潮。
(6)接觸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裝材料、工作臺面以及貨架、櫥、柜也應當清潔、無毒無害。
2、生熟分開
(1)生熟食品要分開盛放。
(2)刀、砧板、容器、餐飲具等要做到生熟分開。
(3)避免交叉污染,特別注意避免手、抹布等的交叉污染。
3、燒熟煮透
(1)盡量使用蒸、煮、燉等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方式。
(2)制作肉、蛋、奶、魚或其他易腐食品時,特別要注意燒熟煮透。
(3)盡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葷類食品。
(4)不生食動物性食品。
(5)生水一定要喝燒開后再喝,不直接喝生水。
4、安全存放
(1)只加工簡單的飯菜,即做即食,不存放,盡量不吃剩飯剩菜。
(2)剩飯菜及隔夜熟食如果確定沒有變質,則可徹底加熱后再食用。
5、材料安全
(1)只喝清潔飲用水和/或達標瓶(桶)裝水。
(2)食品原料與輔料必須新鮮、清潔,無毒無害,色、香、味正常。
(3)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畜、家禽、魚蝦。
(4)不自行采食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和其它野菜、野果。
(5)不吃嚴重污染、腐敗變質和可疑有毒的一切食品。
人民網鄭州7月22日電(石國慶)7月21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規范價格行為穩定市場秩序》倡議書,倡議廣大經營者合法合理行使自主定價權,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壟斷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從嚴從快查處。
《倡議書》說,大災面前人人有責,全省廣大經營者要積極組織貨源,保障糧、油、肉、菜、蛋、奶等群眾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瓶裝水、方便面、火腿腸等速食商品,以及防疫物資、防汛物資等供應,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廣大經營者要合法合理行使自主定價權,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務。不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以免擾亂市場價格秩序;不囤積市場供應緊張的商品;不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以免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
《倡議書》還提出,歡迎廣大人民群眾做好監督,發現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壟斷價格或其它擾亂市場價格秩序和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請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電話進行投訴舉報,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目前正值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細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爛,極易引發腸道不適、食物中毒等問題。21日晚8時許,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針對消費者和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針對消費者的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有:(一)不食用洪水、雨水浸泡過的食品。(二)不購買死因不明的畜禽、水產品。(三)不直接使用未經處理的地表水、雨水清洗食品原料、瓜果、蔬菜和餐具。(四)加工制作食品要燒熟煮透。(五)使用洪水浸泡的餐用具,要清洗消毒。(六)不隨意采食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七)如發現食品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或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及時撥打12315投訴舉報。
針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汛期食品安全風險提示有:(一)做好汛期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安全自查,發現嚴重安全風險的要停業、整改,嚴防發生人員傷亡事故。(二)不使用受洪水或積水污染、霉變的食品原料及未經清洗消毒的受洪水、積水浸泡的設備、設施、器具、包裝材料加工制作食品。(三)集中收集、集中存放、集中銷毀受洪水、積水污染的食品。(四)不直接使用地表水作為食品生產經營用水,防止交叉污染。(五)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做好水源監測,成品檢驗合格后銷售。(六)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加強配送貯存過程食品安全防護,不配送被污染的食品。(七)不捐贈、免費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八)積極拓寬貨源,做好糧油、蔬菜、肉類、水產品等大宗食品儲備、供應。(九)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不囤積居奇、不哄抬物價、不采購銷售不合格食品。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275758.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